一款玩完自闭一星期,却又让玩家泪流满面的游戏
没有什么比让玩家当场落泪更能证明一款游戏成功触动了玩家的内心。
游戏宣传片: https://v.qq.com/x/page/g326108x91z.html
当然,落泪的理由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在《只狼》里可能是因为反复落命被自己菜哭;在《寂静岭》里被追着不放的三角头给吓哭;又或者是打多人游戏的时候让队友给气出眼泪……但最多的还是要数那些被游戏剧情所感动,流下眼泪的时刻。
每当聊起这类游戏,除了那些知名的大作,有两款小制作的独立游戏也总是会被提起,那就是《去月球》和它的续作《寻找天堂》。它们高超的叙事技巧至今仍被玩家和业内人士所津津乐道。

《去月球》是一款用 RPG 制作大师做出来的像素风游戏,操作方式简单明了,剧情设定却相当巧妙:西格蒙德公司是一家掌握了“改变他人记忆”技术的公司,而这项技术只被允许用于临终关怀,帮助弥留之际的老人在心理层面满足夙愿,安然离去。玩家们就将跟随两名科技人员一起,走进一名老人的记忆,帮他完成“去月球”的心愿。

在游戏中,玩家就将跟随两名科技人员,从老年开始回溯这位老人的人生,直至他的童年,发掘出连当事人自己都不知道的真正心愿。





尽管依旧是像素风,但《寻找天堂》有了更细腻的画面效果
但这不代表《寻找天堂》就能彻底摆脱前作的影响了,毕竟有了上次的大爆哭,又该如何再次打破玩家们有所戒备的心防呢?

这一次,故事中老人的遗愿甚至连“去月球”这样一个比较具体明晰的目标都没有:他对自己的人生比较满意,却依旧希望能通过记忆修改得到更好的回忆。

但这不代表《寻找天堂》的剧本是那种沉重晦涩,全程拧着玩家“你给我哭”的调调,整体氛围反而轻松明快,充满了角色们的闹腾打屁。

游戏过程中总不乏欢乐恶搞的演出
这其实正体现了制作者对游戏节奏的娴熟把握:在玩家心底一层一层地堆砌铺垫起对角色的了解和感情,却全程不给玩家宣泄情绪的机会。
在叙述手法上,《寻找天堂》也不再是简单的倒叙,而是交叉往返于老人生命中的不同时刻,一步步逼近漩涡中心那个揭晓一切真相的时间点。


在最后才会知晓,“天堂”究竟指向何方
相比于《去月球》是一个关于“爱情”关于“遗忘”的故事,《寻找天堂》的主题更为宏大,是一场关于“人生真谛”的探讨。同样是奔着催泪来,《寻找天堂》往催泪弹里加入了后调更持久的成分,不再是简单的悲喜剧,也会带给玩家更深层次的感悟。
尽管多少属于科幻作品,但《去月球》和《寻找天堂》中的情感立足点却相当踏实,关于亲情、关于爱情、关于童年、关于人生……每个人都多少能从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属于自己感悟,这也正是为什么有许多人始终对这两款游戏念念不忘。
前作《去月球》已经应玩家们的呼声被搬上了Switch,手机等移动平台,而现在续作《寻找天堂》也刚刚在TapTap发布会上宣布将会登录手机端。对于这样的叙事游戏,或许握着手机“深夜趴在被窝里对着屏幕,静静一个人辗转反侧“才是它更好的归宿。

唯一需要顾虑的,大概就是玩的时候得找个能够放肆流泪的时间和地点。